湖北东风世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网络平台欢迎您.

全国服务热线:0713-7026413

新闻中心

企业新闻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新闻

五问两会汽车 未来将何去何从

点击次数:593 次  更新时间:2014-11-11

第一问:是不是该给汽车强国战略寻找核心议题了?

  研究欧美日韩的汽车强国战略,我们会发现,政策引导很重要,但缺少基层调研、无视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引导,会误大事。我们的有关部门,有的时候管得太宽,有的时候又放任自流,政策是间歇性、跳跃性的,少有持续性,更缺乏理性。在笔者看来,强制限定技术,鼓励所谓的高新技术或终极技术;无视产业发展规律和国情大谈弯道超车;眼睛盯着主机厂,却对上游零部件不闻不问;放任车企扩张却用“限”字管市场,可谓目前汽车发展战略的几宗罪。

  汽车强国战略的制定,不是由哪个部门牵头的问题,也不是强制设定时间路线的问题,而是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实地考察,听到企业真实的意见,切身体验中国车企的研发困境;能不能深入市场,了解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,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到负责任的评估。

  第二问:狼来了吗?限购真能治理城市病?

  基于在已经拥堵事实上的延缓车辆增长,在城市交通管理能力改变不大的背景下,限购的事实结果是路更堵,雾霾天更多,理论结果是不限购的大幅车辆增长后,所造成的拥堵和雾霾比现在高很多,从而聊以自慰得出限购成效显著的自我陶醉式的城市治理业绩。

  这段话好绕呀。没办法,当写作者站在“小孩子”的思维去说明一个道理时,言语只能小孩儿化,才能更准确。限购的简单粗暴掩盖了城市管理能力的不足,消费者或许只是长叹有钱买不了车,但对于快速变革的汽车产业来说,其改变的绝不只是区域市场的销量,更是一个汽车大国后来者的畸形成长,从身材到智商、情商的异化。

  治理城市病需对症下药。限购不是那副药,却强制要给各大城市喝。这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型遥遥如那天边的云呀……

  第三问:4000万辆产能由谁来埋单?

  我们不能说,冲在市场最前沿的汽车企业是盲目而冲动的,毕竟,他们奋战在第一线,比我们更了解市场,而且他们投入的是自己辛苦挣来的真金白银。但是,当2015年的预期产能已经达到3000万辆、2020年或将冲击4000万辆的时候,我们又不能不反问,中国社会能否承担得了这么多的汽车?继续一路狂飙,会不会有翻车的危险?

  对于有着超过13亿人口的国家,所有的数学模型都显得不是那么靠谱,“千人保有量”更是个美丽的陷阱。截至去年,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约为1.28亿辆,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93.6辆,这个数字,仍远低于美国、日本和欧洲等地。不敢想象,如果过几年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再翻一番,路面上该是怎样的景象。

  在目前的情况下,环境和交通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第一大“杀手”。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,汽车行业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,届时,高达4000万辆的产能又由谁来埋单呢?

  第四问:我们该不该对新能源车地方准入说不?

  在新能源车市场开放上,北京被上海远远甩到了后面。新能源车推广不能简单地看作地方行为,在目前污染问题成为城市急症的背景下,这是涉及产业和民生的大事。地方实行严苛的新能源车准入,不仅严重违反了市场规律,也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。

  新能源车的私人市场推广,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环境。美国的开放让丰田、本田的混合动力车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,但美国三大车企奋起直追,不但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车,在增程式电动车、纯电动车上也投入很多精力,目前已经与日企平分秋色。这充分证明了,开放会促进竞争,更会促进技术的进步,对车企是好事,对消费者更是好事。

  上海市为新能源车打造了一个开放的环境,体现出的不只是对本地企业的自信,更具有大局观和责任意识。今天,该到我们对新能源车地方准入说不的时候了。

  第五问:打造汽车强国,我们该向韩国学习什么?

  在汽车领域,相比129年前德国人发明第一辆汽车,上个世纪60年代刚起步的韩国是彻头彻尾的后来者。然而,经过了几十年时间,韩国的现代-起亚汽车集团已跻身销量世界前五,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巨头。

  在培养本国汽车产业时,韩国政府以《汽车生产许可法》为准绳,坚持关、停不具备条件的企业,优选现代、起亚、大宇等为骨干企业。原有一批中小型企业重组,为骨干企业提供配套辅助。

  打造汽车强国战略,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可借鉴的意义。今天在我们“哈韩”的时候,除了停留在追星、追剧、追美食之外,是否也应该“追”一下韩国汽车企业的精神呢?

�����vn�?plang=EN-US>


 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,我国出台了一些列政策: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12-2020)、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,即使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大量补贴下,以汽车为标准的电动汽车仍举步维艰。

  “低速电动车”一般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部分标准(例如“双80”的标准),适当牺牲驾驶舒适性和驾驶乐趣,降低成本但是可以满足特定消费者的出行需求。考虑“低速电动车”的实际使用情况,没有必要按照汽车的标准对其进行要求,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,不放考虑将“低速电动车”纳入摩托车范畴进行管理。

  产业化水平不够高

  37日上午,富路集团推出的丽驰A01突出原创和外形结构,拥有21项专利的丽驰A01占据了技术优势,无论是动力、电机电控,还是整车操控系统,都达到了汽车级别。

  微型、轻量、节能环保、价格低廉、科技创新……无论是广大农村市场,还是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激增的城市空间被压缩导致的停车难,丽驰A01的优势不言自明。例如,这款车安装一个定位仪移动仅收240元,还包括两年的使用费。两年后,每月使用费仅10元。

  在国内,低速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已经非常不错,关键是产业发展带动,与国外的差距在于产业化水平不够高,作坊式的拼装企业、良莠不齐的整体技术水平、缺乏通用的制造和使用法规法则,都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。

  电动汽车行业亟需形成完善的产业链,如果各个供应链条都能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,实现标准化量产,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。

  电动汽车离生活越来越近

  “轿车需要加油,一辆经济型的轿车,每百公里耗油一般在6-7升左右,按现在7块多的油价,每百公里行驶成本大约50元,而电动汽车每百公里大约需要8度电,每度电按6毛算,也不过5块钱,相差10倍。”德州富路集团董事长陆付军给现场的所有人算了一笔账。

  按照汽车标准制造的丽驰A01B01系列电动汽车,却给了在场的观众看到诸多汽车的特性:坚持原创设计整车具有21项专利、麦弗逊独立悬挂、四轮碟刹、智能安全装置(GPS定位)、最高时速50公里充满电可续行150公里……

  正如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、副所长刘刚所言,满足老年人和越来越拥挤的城市出行需求,轻量化微型化的低速电动汽车,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。

  当汽车尾气成为雾霾天的元凶、机动车保有量激增挤压了城市里的道路空间、电动汽车上路政策法规日趋完善,当通过安全碰撞实验的智能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成熟商品时,我们的生活必然跟电动汽车联系得越来越紧密。



鄂公网安备 42112402000153号